57歲莊姓家庭主婦不抽菸、不喝酒、生活規律,健檢卻發現右肺有個1.3公分小腫瘤,胸腔外科程建博主任為她做胸腔鏡手術切除腫瘤及淋巴,進一步切片檢查,確診罹患肺腺癌第一期。
順利恢復後,莊女士建議37歲的兒子也做健檢,居然看到左肺有個約全口重建0.5公分的腫瘤,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,確診同樣是肺腺癌第一期。了解莊女士母子生活習慣及居住背景,初步判定他們同患肺腺癌與遺傳因子有關。所幸母子倆都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,目前恢復狀況良好。
根據衛福部公告2016年台灣十大癌症死因,肺癌已連續十年居第一名,肺癌儼然成為最要命的台灣新國病。因為有症狀再檢查時的肺癌,都可能已較晚期,能接受手術切除的約兩成,其存活率在癌症當中算較差的。肺癌可分為幾個不同種類,其中肺腺癌是目前肺癌中人數最多的,大約有超過六、七成。
台北慈濟醫院2016年至2017年的臨床統計數據顯示,約有200位病人因肺腫瘤接受胸腔鏡手術切除,其中因透過健檢發現肺部病灶、經醫師評估後接受手術治療者的有43例,最後診斷是惡性腫瘤者有35例,且全都是肺腺癌,另有4例是癌前病變。
這35例肺腺癌病人近8成(27例)是第一期,皆可接受手術完全切除,也因此大大提高治癒的機會。
程建博主任表示,肺腺癌多長在肺部比較邊緣的位置,以上肺葉居多,也是人體空氣吸進後容易到達的地方,一般也推測肺腺癌與空氣污染、油煙等環境因素較為相關。空氣汙染中號稱「隱形殺手」的有毒物質PM2.5,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,它的粒子極小,直徑僅頭髮的二全口植牙十八分之一,可穿過呼吸道黏膜,直接侵入肺泡,接著進入血液,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,如傷害下呼吸道、誘發心血管疾病、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結膜炎等;更會增加中風、心臟病、肺癌的發生率。
全口重建植牙的主要目的為:恢復正常、健康的咬合及整個上、下齒列的穩定,將被破壞或因不當使用已損耗的人工琺瑯質修復完成,延長牙齒的使用年限,降低牙周破壞,減少掉牙風險、減低植牙的機會。齒列及咬合正常可以減少顳顎關節的負擔並維持臉部、側臉部肌肉群的平衡,進而減少1.偏頭痛,肩頸酸痛 2.臉部歪斜(左、右大小臉) 3.上前牙前突(暴牙)、斷裂或假牙牙套經常性脫落、上前牙牙縫變大易塞牙縫、蛀牙、牙周破壞…等 4.下前牙過度磨耗、擁擠排列、牙縫變大、蛀牙、牙周病的產生無奈國人治療牙齒的觀念偏被動,一定要等到”痛”才處理,且偏”局部性”處理,敷衍了事,不斷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的情形,再加上長時間使用的磨耗,導致國人蛀牙、抽神經的情況異常的多,卻總是治不好牙病。
美國學者波普等人的研究指出,每立方公尺專業植牙增加10微克(10骴ochg/m3)的PM2.5,就會增加8%肺癌死亡率、6%心肺疾病死亡率、4%總死亡率。
目前「256切高階段低劑量腦斷層掃描器」可以敏銳看到0.3公分的病灶,對於及早發現肺部病變有很大幫助。程建博主任表示,定期篩檢,可以早期發現病灶,早期治療,增加治癒機會,更可保留較多的肺臟,多數不用再接受化、放療,手術後恢復快,有效降低治療風險。
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,也常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,有將近75%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四期,錯失黃金治療時機。程建博主任提醒,若咳嗽持續兩週以上,有氣喘、胸痛、背痛、頭痛、喉嚨痛、聲音沙啞、咳血等症狀,快就醫檢查遠離肺癌威脅。
留言列表